这场席卷全国的“苏超”狂潮,真是让人眼前一亮:观众人数不断刷新纪录,几乎各地纷纷效仿,难道足球真的迎来了春天?
想象一下,六月的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,江苏常州奥体中心内,3万7千多观众依然坚守阵地,没一个人提前离开。有人穿着雨衣啃着热腾腾的包子,有的则干脆脱了上衣,赤膊上阵,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,甚至裁判也不甘寂寞,大声喊着:“这球没进啊!”这就是今年“苏超”火爆的现场。票价只有五块钱,场场爆满,连职业联赛都自愧不如。
“苏超”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简称,13个地级市的球队互相较量。徐州对宿迁被戏称为“楚汉大战”,南京PK无锡则成了“盐水鸭大战水蜜桃”。泰州和南通的比赛最有趣,赢家能享受早茶,输家则得交试卷——现场观众的笑声和调侃让比赛更添趣味。
6月第二周,5场比赛共吸引了12.7万人次,平均每场2.5万观众,甚至超过了中超联赛2.4万的平均数。长三角的高铁特别增开了球迷专列,700多名粉丝跨城而来,热情高涨。
展开剩余68%这股“苏超”风潮正在全国蔓延。湖南足协副主席亲自率队考察,山东枣庄体育局派员长期驻扎徐州奥体中心学习。四川也打算搞“川超”,广东的“粤超”更有看头,港澳台选手都能报名。河南“豫超”开幕战爆冷,开封队4-0横扫郑州,现场欢呼声震天响,宛如过年。
那江苏凭什么能把这盘棋下得这么漂亮?关键三个字:接地气。和其他俱乐部动辄用花哨名字不同,“苏超”球队都用城市名,队员身份多样,有高中生、包工头,还有空调维修工。南京队一球员白天上班,晚上还得照顾孩子哄睡。
球迷更是热情似火。常州队在无锡客场输了球,场上飞起了小笼包,无锡球迷纷纷扔包子助威,常州粉丝毫不示弱,扔出毛绒玩具回应,这种场面,职业联赛二十年都没见过。
江苏人对足球真是“下血本”。十年前就开始培育青少年,现有12万孩子接受训练。省政府报告中两次提到足球,轮流让城市做东道主。徐州办赛时,特地挂上刘邦故里的标识,赛后还组织球迷参观汉文化景区。淮安更是直接,球场外摆夜市,观众看球还能撸串喝酒,贴心得不要不要的。
专家说,这给中国足球发展指出了方向。欧洲球队强大,因为紧密结合社区,爷爷带孙子一起看球是常事。“苏超”也朝这条路走,泰州队门将竟是当地修车老板,每场比赛都有邻居乡亲来捧场。
这些球员白天有正经工作,晚上训练,一个月拿几千块,乐在其中。但问题是,这波热潮能持续多久?四川开始学江苏搞“川超”,广东“粤超”招港澳台球员,河南“豫超”也已开打。
不过别光看热闹,江苏是十年前就开始精心准备,别的省能不能撑住?全国真有几十个“苏超”同时火起来,中国足球的未来恐怕才真的有盼头。
发布于:山东省股票怎么加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