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龙和泽连斯基的“甜蜜表演”,背后竟是各自算计的权谋游戏! 一场意外来电,让欧洲棋局彻底暴露在大众视野。
你知道泽连斯基和马克龙几乎每天通电话吗? 这不是什么亲密友谊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双簧。 2025年3月,泽连斯基在工作会议中故意接起马克龙的来电,还特意放大音量让全场听到,甚至说出“抱歉马克龙”这样的话。 这场表演看似随意,实则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编排,为的是向外界展示法乌特殊关系。
泽连斯基这么做的原因再现实不过了。 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明显弱化对乌承诺的态度,乌克兰不得不转向欧洲寻求支持。 泽连斯基的战略重心已经从争取北约成员国资格转向构建“多元化安全保障体系”。 他高调展示与法国的特殊关系,就是要打破美俄可能进行的“越顶外交”,争取欧盟国家更深入的军事介入。
马克龙在这场游戏中也有自己的算盘。 他近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激进姿态引发诸多解读,甚至在普京明确警告“外国驻军即视为宣战”后,仍坚持推进“自愿联盟”计划,目前已有13个欧盟国家签署意向协议。 分析人士指出,马克龙的军事介入主张暗含三重意图:对冲美国政策转向、重塑欧洲防务架构,以及转移国内民众对养老金改革等内政议题的关注。
马克龙一直试图在欧盟内部扮演领导角色,特别是在英国脱欧后,巴黎更希望成为欧洲外交政策的代言人。通过主动提出对乌安全保障,马克龙既展示了法国的影响力,也试图为欧洲的安全架构规划蓝图。 他倡导的“战略模糊”政策包括拒绝将俄罗斯完全排除在欧洲安全框架外,主张乌克兰中立地位换取停火协议,并推动欧盟建立独立于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。
然而马克龙的路线遭遇重重挑战。 东欧国家视其为“对俄绥靖政策”的延续,美国通过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削弱欧盟经济协同性,而德国转向增强军备也打破了法德传统分工。 欧盟内部已经形成三大阵营: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主张全面军事支持乌克兰;法德意等国推动外交解决避免长期消耗;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则反对继续卷入冲突。
这种分化导致欧盟决策效率大幅下降,2024年对乌第11批援助方案拖延达87天,创历史纪录。 经济利益的碎片化使欧盟难以形成统一对俄能源政策,德国投资320亿欧元建设LNG终端摆脱对俄能源依赖,意大利通过“南欧能源走廊”计划加强与北非合作,而匈牙利则维持俄油管道进口以节省年均47亿欧元支出。
特朗普政府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给欧洲带来三大冲击波:威胁对欧钢铝征收25%关税,影响520亿欧元贸易额;要求北约盟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3%;单方面削减60%对乌军事援助。 这迫使欧盟加速防务自主化进程,2025年1月通过的《欧洲防御倡议》计划在5年内建立5万人快速反应部队。
美欧在冲突中的目标存在结构性差异。 美国试图联俄抗中,借俄罗斯制衡中国;觊觎乌克兰矿产和稀土,想用霸王协议将其资源据为己有;打压试图摆脱控制、追求“战略自主”的欧洲。 而欧洲支持乌克兰实则是为保住自己的“钱包”与“安全感”,历史上欧洲长期受俄罗斯军事威慑,支持乌克兰是给自己买“保险”。
泽连斯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。 面对美国突然削减援助和外交上的冷落,以及俄军步步紧逼的军事压力,他的态度发生了急转弯,从“宁死不屈”变成“能保多少保多少”。 他默认俄罗斯占领区现状,同意停火框架,这意味着乌克兰放弃了对所有被占区的追索权。
2025年8月,俄军对基辅发动了自冲突爆发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空袭,朝乌克兰发射了近600架无人机和31枚导弹,目标直指关键军事和工业设施。 面对西方援助的不确定性,泽连斯基甚至突然转向中国求助,公开表示“期待中国对当前局势做出回应”。
马克龙则在2025年7月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:法国将启动退出北约的法律程序,并计划在2027年1月1日前完成所有退出步骤。 他在声明中指出,北约已沦为“美国霸权的工具”,其东扩政策和对华强硬立场严重损害法国利益。 这一决定如惊雷般炸响国际政坛,不仅震动北约31个成员国,更引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连锁反应。
马克龙宣布退出北约后,已与德国、意大利等国启动“欧洲防务联盟”谈判,计划在2026年前形成统一的欧洲军事指挥框架。 他提出“欧洲防务联盟”的三大支柱:建立统一的欧洲军事指挥体系、发展独立的军工产业链、推动法德核威慑共享。
欧盟也在积极提升自身军事能力。欧盟于2017年首次提出“军事机动计划”,后在2021年投入17亿欧元,启动为期7年的多国基建项目。 如今欧盟继续向该领域投入资金且增至10倍规模,170亿欧元将主要用于改造欧洲交通基础设施,实现民用设施军事化。
桥梁将加固至足以承受70吨重型坦克和装甲车的重量,铁路系统将全面升级,部分国家1520毫米的宽轨将调整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,隧道和立交桥也将进行大幅扩建工程。 按照计划方案,欧盟将打造4条横贯东西、纵贯南北的“军事走廊”,保证部队数小时内、最多数天内完成从西欧到东欧的调动。
但欧洲内部对军事化进程存在严重分歧。 匈牙利、西班牙等国担忧,这可能给面临衰退风险的欧洲经济带来更大挑战。 意大利前总理孔特警告称:“重组欧盟的计划并不能使欧洲受益,过度军备竞赛只能造成安全的假象”。
同为北约成员国的丹麦、挪威、瑞典和芬兰,正在加强各自安全问题上的合作,北欧四国计划通过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军事团体来替代北约。 丹麦这一举动的背后缘故很简单,特朗普不断叫嚣让美国把格陵兰给吞并了,北约如果保护不了丹麦的格陵兰,这种军事组织存在的意义就成了一个笑话。
在美欧分歧加剧的背景下,英国和法国牵头起草一项“停战计划”,并计划提交给美国进行讨论。 欧洲领导人同意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,并继续对俄施加经济压力。 英国还宣布了一项价值16亿英镑的新协议,允许乌克兰使用出口融资购买5000枚防空导弹。
欧洲领导人还呼吁建立“自愿联盟”,即召集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,以规避欧盟内部的“一票否决权”。一些国家已经表示愿意加入这一联盟,英国准备与其他国家一道,通过提供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来支持这一行动。
但是美国和欧洲最难以调和的分歧在于乌克兰的领土问题。 白宫提出的“领土交换”方案突破了欧洲底线。 在一场会议中,会场里布置了一张将俄控地区标记为橙红色的地图,包括卢甘斯克,顿涅茨克、扎波罗热、赫尔松、克里米亚,约占乌克兰全部领土面积的约20%。
俄军已控制了卢甘斯克几乎所有地区,以及顿涅茨克、扎波罗热、赫尔松三州超过70%的土地。 克里米亚已在上一轮俄乌冲突之后并入俄罗斯。 普京向特朗普表明,要求乌克兰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,以此作为结束冲突的前提。
泽连斯基则强调让出领土违反了乌克兰宪法。 但他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。 美国不仅断援助还在外交上给冷脸,这是泽连斯基态度急转的直接导火索。 美俄会晤即将召开,泽连斯基连上桌资格都没捞到,这让他感到羞辱。 特朗普甚至点名嘲讽泽连斯基,认为他的全民公投要求可笑。
马克龙试图在保持对乌克兰支持的同时,不放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。 他将问题的关键引向俄罗斯的诚意,这样既表达了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开放态度,又将压力转移给莫斯科。 俄罗斯如何回应,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诚寻求和平解决危机的重要指标。
但是俄罗斯对欧洲的提议可能会持谨慎态度。 莫斯科一直反对北约东扩,将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视为安全威胁。 欧洲单独提供安全保障,或许能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新思路,但需要双方展现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和互信。
这场复杂的博弈中,最受苦的是乌克兰民众。 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和痛苦,而和平则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创造空间。 但各方在军事支持与和平谈判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,似乎仍然漫长而艰难。
股票怎么加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